隨著非織造布生產技術的發(fā)展,適合非織造布生產的新型梳理機不斷涌現(xiàn)。
1.雙道夫梳理機梳理機為保證輸出單纖維狀態(tài)的均勻纖網,通常錫林表面的纖維負 荷是很輕的,每平方米的纖維負荷量不足19,理論上來說,纖維負荷量越小,分梳效果越好。在錫林轉速恒定的情況下,要降低纖維負荷,就要限制纖維喂入量,因此也限制了梳理機的產量。錫林轉速提高后單位時間內纖維攜帶量增加,為便于錫林上的纖維及時被剝取轉移,避免剝取不清,殘留纖維在以后梳理過程中因纖維間搓揉形成析結,影響纖網質量。在錫林后配置兩只道夫,可轉移出兩層纖網,達到了增產目的。
近年來,脫脂棉梳理機的機幅工作寬度已達到2. 5m,如圖2 -12所示。由于采用了雙道夫,提高了纖維轉移率,滿足了高產的要求,而且兩層纖網疊合有利于提高成網均勻度。為了增加纖維的雜亂程度,雙道夫梳理機一般均在道夫后安裝一對雜亂輯。我國青島紡織機械股份有限公司和鄭州紡織機械股份有限公司在消化吸收的基礎上與國外有關公司合作分別開發(fā)出EK150型和W1202型梳理機,盡管各有其特點,但基本結構與圖2 -11相近,最大工作幅寬在2.2m左右,產量最高可達300kg/h用性。

(2)工藝過程:纖維原料由喂給簾1輸入,經給棉羅拉2壓縮,由溝槽羅拉3、鋸齒羅拉4 握持,受刺輥5的梳理。清潔輥6托持纖維返回到刺輥。由于胸錫林7的速度比刺輥快,使刺輥上的纖維向胸錫林轉移,下刺輥12協(xié)助梳理、轉移纖維。錫林16上配置2對工作輥8與剝取輥9。梳理時,工作輥帶走的纖維由剝取輯剝取,送回錫林。提升羅拉10將錫林針隙內纖維提起,并由剝取輥11收集后輸送到錫林表面。錫林表面的部分纖維由道夫17凝聚,經斬刀剝取,形成纖維網。胸錫林上的纖維,由中間道夫轉移到錫林上,兩個錫林的分流作用基本相同。在錫林、道夫下的三角區(qū)內,光面羅拉13起托持纖維、穩(wěn)定氣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