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混合作用
如前所述,纖維在錫林蓋板(或是工作輥)間的反復梳理和轉移,促使在這些部件上的纖維不斷交換,從而產(chǎn)生了纖維層之間以至單纖維之間的細致混和,同時,由于道夫從錫林上轉移纖維的隨機性,造成纖維在梳理機內逗留時間上的差異,使同一時間喂人的纖維,分布在不同時間輸出的纖維網(wǎng)內,而不同時間喂入的纖維,卻凝聚在同時輸出的纖維網(wǎng)內,結果使不問時間喂入的纖維之間得到混和。
在羅拉梳理機上,當錫林上一部分纖維轉移到工作輥上時,由于工作輥表面速度比錫林慢,先前分布在錫林較廣表面上的纖維,轉移至密集的工作輥針面,因而引起了混和纖維的作用;當工作銀上纖維層通過剝取輥的作用而轉回錫林時,又在錫林表面和錫林帶來的纖維發(fā)生混和作用。產(chǎn)生這種混合作用的先決條件就是工作輥抓取纖維的能力,抓取能力愈大,混和作用愈好。還應指出,在脫脂棉梳理機上,為了使前后喂人的纖維棍和得更好,同一錫林上各工作輥貌的速度要有差異。如圖5-16所示,當錫林帶著纖維進入工作輥的作用區(qū)時,其上的一部分纖維A被工作輥w1帶走,余下的纖維量B通過工作輥W2時,其中又有部分纖維℃被工作很w2帶走,當機器上各工作輥直徑相同,各剝取輥直徑和速度相同,如各工作輥的速度也相同,那么,纖維A和C回到錫林上時,正好又與原來的重合在一起,這就降低了均勻混和效果。因此,一般進機的第一個工作輥轉速較高。以后逐個降低。
2、均勻作用
如將正常運轉的梳理機突然停止喂給?梢园l(fā)現(xiàn)輸出的纖維網(wǎng)并不立即中斷,條子只是逐漸變細,一般金屬針布梳理機持續(xù)幾秒鐘,彈性針布梳理機要長些,將變細的條子逐段稱重,即可得如圖5-17所示的曲線2 7 8。如在條子變細的過程
中恢復喂給。條子也不會立即達到正常生產(chǎn)時的質量,而是逐漸變量。如圖示的曲線7 - 6。由此可見。也在機器停止喂給和恢復喂給的過程,條子并不按圖那樣變化。而是按 1 2 7 6變化。這表明,在停止喂給時。針齒放出纖維。放出量為2 3 4、7所圍的面積;在恢復喂給后,針齒吸收纖維。吸收做為5 7 6所圍的面積。這種吸放纖維從而緩和喂人量波動對輸出最不勻影響的作用,稱為梳理機的均勻作用。
混和與均勻作用是同一現(xiàn)象的兩個方面,它是通過針而對纖維的儲仔、放出、凝聚、減薄的方式來達到的。而這實質上就是各滾簡上的負荷變化。從前面分析可知,當喂入量波動比比較小而片段較短時,梳理機有著良好的均勻作用,同時由錫林向工作輥或道夫轉移時。具有幾十倍的并合機會,又使纖維得到進一步的混和、均勻,所以,生條的短片段均勻度一般都較好。但是當喂入纖維量的不勻片段較長,足以引起錫林等發(fā)生較大變化時。條子的質量還是要隨之波動,梳理機的均勻作用只是使其波動緩和一些罷了。
以上所講的梳理機的混和、均勻作用,只能是在原料在機內的前進方向( 即縱向)實現(xiàn),
不可能在橫向實現(xiàn)。在粗梳系統(tǒng)的羅拉梳理機上,由于輸出的即為粗紗,以后沒有混和均勻的機會,因此要采用過橋機構來解決纖維網(wǎng)的橫向不勻問題,同時也改進縱向不勻。